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等非市政污水管网排查工作,由设施权属单位或物业代管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建立排查机制,逐步完成建筑用地红线内管网混接错接排查与改造。
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背后存在的权力寻租、保护伞等违法犯罪问题,实施一案三查,移交司法处理255人,发挥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娄底市锡矿山砷碱渣无害化处置中心于2017年8月正式停产后,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的15万吨砷碱渣及每年新产生的数千吨砷碱渣无法得到处置。
四是表面整改、假装整改仍有发生。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认识仍不够到位。湖南省敢于直面问题,果断处置一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生态环境问题。督察要求,湖南省委、省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养殖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娄底市新化县处理群众投诉不严不实,在权威部门出具土壤监测结果并显示超标的情况下,仍然认定群众投诉不实。郴州市对群众长期投诉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环境污染问题整改不力,搬迁工作严重滞后。(三)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加强核安全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自动站建设。三是有的地方、有的领域环境治理基础薄弱,工作难度较大。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建立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完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2018年,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年度目标全部完成,达到十三五规划序时进度要求。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雄安样板,推进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全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约8.1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0%。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继续做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800多件。
城乡发展和环境治理不平衡,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地方农村人居环境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加强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推进燃煤锅炉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广泛动员和鼓励公众参与。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同时O3浓度普遍上升,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防治问题更加凸显。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挂牌督办的1308个突出问题中1304个完成整改。
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中有升。完善中央和省两级督察体系,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三是大气污染治理日趋复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八)加快落实生态环境改革措施。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下降10.8%,扭转了2015年以来连续恶化的趋势。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全绿色金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黑臭水体治理对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涉及的10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体比例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同比降低4.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3%。
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8%,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施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加快向铁路运输转移,铁路货运量同比增加9.1%。
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推动实施绿色制造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改革。初步划定京津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山西等16个省份基本形成划定方案。我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维持较好水平,夏季符合一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占96.3%。
全国生态状况总体呈改善趋势。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年均值达标。
出台中央财政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实施方案。9个重要河口海湾中,北部湾水质为优,胶州湾水质良好,辽东湾水质变差,其他河口海湾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反馈和奖励机制,全国首批124家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落实《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通报山西临汾等地监测数据造假等反面典型案例。
针对2019年度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报告提出,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9.4%,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同比下降2%,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提高到71.3%,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2%、3%、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6%左右。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展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国环境风险态势保持稳定,环境风险管理得到加强。
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总的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出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环境风险状况上,报告指出,全国环境风险态势保持稳定,环境风险管理得到加强。但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涉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重金属等重大环境风险源大量存在,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仍有发生。